雷德倍爾董事長樓建榮博士受訪羊城晚報
2018年5月29日,雷德倍爾董事長樓博士受邀接受羊城晚報記者的專訪,對于體外診斷行業的前景發表了看法, 也談到當初在廣州黃埔區創業的想法,以下是專訪內容:
廣州市雷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樓建榮
開發區、知識城、科學城、生物島……這些出自廣州黃埔區的地名,無不帶有創新的味道。在創新地名的引導下,創業成為黃埔的又一個關鍵詞——黃埔全區孵化器總面積近500萬平方米,占全廣州孵化器面積一半以上。
諾貝爾獎獲得者1人,“兩院”院士33名,國家“千人計劃”人才85人,占全市一半以上的省創新創業團隊駐扎……一批批高層次人才生活工作在黃埔,編織起近年來黃埔初步形成的IAB、NEM等高精尖產業集群。
懷揣著技術和創業夢想的人們,如何在黃埔生活工作?幾乎每位創業者都會經歷的初期艱難,他們是如何度過的?初步品嘗勝利果實的他們,如何將他們的研發成果服務社會?羊城晚報聯合廣州市黃埔區人才辦,推出“創新創業在黃埔”專欄,走訪在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的創新創業人才。用他們親身的經歷,回答上述疑問。
(一)黃埔創業
他首創“全免疫”體外診斷系統
(二)人物介紹
樓建榮,廣東省第五批“珠江人才計劃”領軍人才,“廣州開發區創業創新領軍人才”和“廣州市創新領軍人才”。美國肯塔基大學博士,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博士后,曾先后在歐美多所國際知名體外診斷企業任職。2013年在廣州開發區創立了廣州巿雷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三)神奇體外診斷術造福患者
樓建榮創立的廣州市雷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于黃埔區科學城廣州科技創新基地內。作為一名在海外培養的博士,樓建榮用接地氣的方式,介紹他研究了大半輩子的體外診斷技術。
“很多市民已接觸過簡單的體外診斷——抽血就是一種最基礎的體外診斷。對于疾病的治療,越早發現越容易治療。”樓建榮以他研究過的宮頸癌體外診斷技術為例介紹,當患者不適就診,采用傳統涂片取樣方式而確診,癌癥可能已發展到中晚期,如果讓患者更早發現宮頸癌隱患,可以更及時地治療。“如何能夠早發現?我們依靠更先進的體外診斷。”通過分析樣本,樓建榮從中找出反映宮頸癌正在發生的證據,告知患者并囑以合適的治療。這種樓建榮有份研究的體外診斷技術,如今已在國內不少三甲醫院,以“宮頸癌HPV分子診斷”的名義存在,更多患者及時獲悉身體變化,換來健康生活。
“不僅是癌癥,那些不會致命,但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的慢性疾病,也是體外診斷的對象。”2013年,樓建榮帶著國外先進技術經驗回國創立雷德生物,開始針對重大免疫疾病的體外診斷產品研發,創造性開發了“全免疫”體外診斷系統,已取得重要的突破。
(四)他看中的是黃埔的創業環境
“坦白說,一開始廣州并不是我的首選地。”樓建榮表示,2013年回國創業時,老家浙江曾是他最初考察的地方。但當他考察廣州黃埔后,發覺黃埔的創業環境更適合大展拳腳。
“產業生態和人才儲備,讓我決定在這里創業。”樓建榮說,他發現黃埔區本身就有很多生物醫藥企業,可與他的體外診斷產業形成上下游關系;廣州每年還會舉辦留交會,大量歸國留學人員經此平臺回國。兩個有利因素讓樓建榮決定留在廣州。
對于樓建榮的創業,廣州開發區給予資金和場地方面的大力支持。按照《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聚集“黃埔人才”實施辦法》,作為“廣東省‘珠江人才計劃’領軍人才”,他的創業團隊從事的研發項目,創辦企業生產場地租用購買,均享受補貼資助。
(五)創業者說
創業需有克服困難之決心
“并不是每個人創業,都能一帆風順。”樓建榮坦言,他也見過相當比例的創業失敗者,很難一一分析創業失敗的原因,但他認為對抗失敗,一種方法足以抵御千種原因:“很多困難都會讓創業者半途而廢,如果有克服困難的決心,就有極大機會成功。”
“體外診斷在中國,是一個值得大力培育的產業。”樓建榮說,隨著產業鏈條的完整,越來越多人會發現與其得病后花錢治療,不如當疾病在萌芽階段便掐滅。他非常支持和他一樣有想法的留學人員回國參與體外診斷創業創新工作, 為健康中國作出貢獻。